中国科学院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鄂尔多斯国家生态站”)(39°29′37. 6″N,110°11′29.4″E,海拔高度1290m)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位于处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毛乌素沙地的东北部。生态站建于1990年12月,是我国在荒漠化严重的交错带最早建立的生态定位研究站之一。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中部与南部,处于北纬37°30′—39°20′,东经107°20′—111°30′之间,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抱,东南背倚黄土高原,西北敞向内蒙古戈壁荒漠,属于温带半干旱区灌草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生态地理过渡带。其表现为:大气环流系统是蒙古—西伯利亚反气旋高压中心向东南季风区的过渡;气候由西北而东南处于干旱—半干旱—湿润区的过渡;地质地貌是大陆内流区向外流区、风蚀地带向水蚀地带的过渡;土壤区域是半荒漠的棕钙土—粟钙土—森林草原黑垆土的过渡;植被与自然地带是大陆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地带的过渡;生物区系是古地中海的中亚旱生区系向东亚森林区系的过渡;产业是牧区向农区与工矿区的过渡;社会文化是蒙汉混居区。
鄂尔多斯高原曾经是水草丰美的优良草场,具有较高的草地生产力。但是,近两千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在气候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增强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鄂尔多斯高原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与荒漠化不断加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局部得到治理而整体不断恶化”的态势。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生态站建立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不仅在于对过渡带的长期生态理论研究提供支撑,还在于对涉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决策提供科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