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29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在贵州贵阳召开。鄂尔多斯站站长黄振英研究员担任了本次大会第44分会场——种子生态学-种子功能与生态系统的召集人。分会场旨在召集国内开展种子生态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最新的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内15个科研教学单位的18位学者做学术报告。另外,11位博硕研究生也以“种子生态学-种子功能与生态系统”为内容,分别在研究生论坛做了学术报告。
在分会场的开幕式上,黄振英研究员做了致辞,表示种子生态学作为生态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不仅对认识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指导生产实践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会议围绕“种子性状多尺度格局与适应”、“种子休眠、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其调控机制”和“区域植物种子特性及濒危植物保育”三个主题开展学术报告,并展开了热烈讨论,会场气氛热烈。
本次分会场会议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线上线下参会学者达150余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学军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湘云研究员等多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线下报告。宁夏大学曹兵教授、兰州大学胡小文教授、曾彦军副教授、山西师范大学高瑞如副教授等做了精彩的线上报告。
黄振英研究员最后做了总结发言,表示本次会议内容广泛,对种子生态的前沿领域进行了充分交流,起到了推动种子生态学发展的作用。同时,他希望我国的种子生态学科技工作者,能够面向国家需求,除了取得理论创新和提升理论水平外,还能够服务于我国特色生物资源的普查、收集、研究、保存和利用工作,以及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保护工作,为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种子生态学-种子功能与生态系统分会场
种子生态学-种子功能与生态系统线下分会场
黄振英研究员致辞
杨学军副研究员作报告
专家讨论